找到相关内容4426篇,用时13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学漫谈 甚深般若

    rdquo;或“得意感”也是因缘所生法,里面没有“我”的主体性。这样的观照只是局部的观照,还不是全面的观照。   那么,当返观自照,发现“平和&...不自责,身心融入般若智慧,这就是全面的观照。   以刚才的例子来说,见到静坐、行禅中的呼吸、动作、身体的缘起无我,而不见“觉受”、“心念”的缘起无我,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2768989.html
  • 佛教般若与老子思想比较

    意义是指形而上的存在,这种形而上的“道”不可言说,具有一定的神秘性,因而认识它就不能用普通的思维方法,而要用直观的“观照”。般若是佛教的基本思想,它有实相般若、观照般若等意义,实相般若是指用般若智慧所观照的宇宙人生的真实状态,观照般若就是指认识宇宙实相的方法。老子的本体论与方法论和佛教般若学的本体论、方法论有相似之处;然而由于它们哲学的基本思想不同,老子讲生成论,佛教讲缘起论,所以他们最后所达到的...

    蔡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52860016.html
  • 与正念共处

    ;往生时可以生到天道。  如果继续持续修习毗钵舍那,便能观照到诸法真实相,了知色法和名法的不同,能观到法的因,法的生灭,进而观到诸法的苦、空、无常三相,不断地再向前发展,便可以产生观智进而断烦恼,证得...你认为那是真的,以为那个光是真的,这时你就有可能会发疯。  而毗钵舍那观是要我们去观照真实相,产生正解,怎么可能会发疯?反而有很多精神病患者透过修行毗钵舍那观,病况反而转好,有很多类似的真实例子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4762643.html
  • 生命蜕变的机器

    上有很大不同,生命的品质也会产生很大的不同。   佛陀遇到逆境时,因为有禅定功夫、有观照能力,他不但不会让生气从他内心深处生起,更不会让生气的能量付诸言语表达及反击行动上。所以,我们要处理自己生气、...一样,如实反映而不作出任何连锁反应,这是因为他有观照能力。若没观照能力,就会继续造作恶因。   今天,有人对我们无理苛求、辱骂,我们会不会生气?一定会!   为什么?因为没有观照能力,没观照到因果...

    慧门禅师

    禅定|止观|忍辱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6/16032824925.html
  • 迪瓦·万杜达著:静 心(2)

      你不是你的经验  要记住最基本的事情之———不仅是你要记住,而且每个人都要记住——就是无论你在你的内在旅程中遇到什么,你不是它。  你是观照它的人——它或许是无,它或许是喜悦,它或许是宁静,但是...。  “我不到九点不会醒。”  你睡着了,而这是你该醒的时候了。  所有这些经验是一个沉睡着的头脑的经验,觉醒着的头脑根本没有经验。   观察者不是观照  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是观照的两个方面,当它们...

    迪瓦·万杜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3448245.html
  • 般若的含义及其在佛教中的地位

    无明)中解脱出来。   罗什把中观学传到中国后,中国三论宗学者又对般若中观思想加以研究,吉藏在《三论玄义》中说般若有三种:“如三种般若,中是实相般若,观是观照般若,论是文字般若。” 天台智者大师在《金光明玄义》中又对三种般若进行了解说:“云何三般若?般若名智慧。实相般若,非寂非照,即一切种智;观照般若,非照即照,即一切智;方便般若,非寂而寂,即道种智。” 吉藏与智者大师对般若的说法有一点不同,吉藏讲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4161919.html
  • 华岩寺能法法师周日讲授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二

    的阶梯。太虚大师云:“般若者,乃依佛所说教法解理修行,消除一切颠倒迷着虚妄的分别心,亲证诸法实相真如的无分别智慧!”因此,摄持心经主要含义,即修甚深观照法门,照见诸法皆空,出生死苦海,证无上菩提。 ...

    重庆华岩寺

    |华岩寺能法法师周日讲授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二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6/1536039870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佛教佛门有句“清净不用扫,空门不用观”,其意境如何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这是站在解脱的果地而言,自性若清净,则无染垢之尘,既无染垢之尘,何用扫尘之举;空性(梵语sunyata)已达彼岸,若起观照,岂非落入能所之弊。   换句话说,成佛就已圆满清净,清净何用扫,起了扫相,又是多此一举;已居圣位,圣位无修相,何以故?己究竟登彼岸,是故不用观。   四十二章经云:“饭十亿阿罗汉,不如饭一辟支佛;饭百亿辟支佛,不如饭一三世诸佛;饭千亿三世诸佛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392112298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何谓五种不净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修道者以大智慧观照自身有五种不清净处,称为五种不净。   一、种子不净:肉体系由因缘而形成的,故内(烦恼(梵语klesa)、业),外(父母之精血)之种子不净。   二、住处不净:于母胎中,十月不净。   三、自体不净:此身由四大之不净所成。   四、外相不净:此身之九孔常流不净。   五、究竟不净:死后弃置冢间烂坏,亦永久不净。   一心行道之人,若能念念观察身心五种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501912897.html
  • 维也纳佛光山举办浴佛法会暨心经讲座

    欧洲总住持满谦法师主讲,在一个半小时里,满谦法师以《心经》的八字“观照度苦,空无所得”为核心,引用生活中的实例故事,来解释《心经》的要义,生动实用,简单易懂,大家都法喜充满。   满谦法师亦赞叹副住持...

    佚名

    |讲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5/15173124724.html